安徽省不同生态环境下夏大豆新品种(系)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0201-06; 2017 YFD0101404);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金资助项目(CARS-04-PS07)


Analysis of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new summer soybean varieties (strains)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Anhui Provinc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明确安徽省新育成大豆品种(系)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本研究分析了2016-2021年安徽省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新品种比对照平均增产-1.69%-4.10%。新品种的平均单株荚数比对照增加11.83%-23.45%,百粒重降低5.78%-10.94%;2021年新品种的平均每荚粒数比对照增加3.03%。新品种产量与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及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试验点次,分别占总试验点次的67.74%、 32.26%和 16.13%。新品种产量与营养生长期天数、主茎节数及有效分枝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试验点次,分别占总试验点次的38.74%、41.94%和 37.71%。试验期间,有5年,高产品种的单株荚数和有效分枝大于普通品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4年,高产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天数、主茎节数大于普通品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安徽省大豆新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的增加;在安徽省生态环境下,增加大豆品种的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延长品种营养生长期,以及增加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均有利于提高品种产量。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4-10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4-15
  • 录用日期:2024-04-15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